数字人文视阈下高校文学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凯发国际一触即发

数字人文视阈下高校文学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path of literary cours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humanities
doi: , , html, ,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曾葵芬:湛江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广东 湛江
关键词: ;;;;;
摘要: 数字人文学科的兴起,以其数据驱动、跨学科研究和可视化展示等特性,为文学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新机遇。这些特性有助于解决高校文学课程中常见的问题,如内容的复杂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通过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共享、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建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可以显著提高文学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并掌握这些技术,将它们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数字人文的潜力,以推动文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abstract: the rise of digital humanities, with its data-drive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visual display characteristics,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innovation in literature teach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help solve common problems in university literature courses, such as the complexity of content, the singulari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limited availability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lack of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by digitizing and sharing teaching resources, utilizing digital technology t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establishing effectiv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educat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refore, university teachers need to actively learn and master these technologies, combine them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fully utilize the potential of digital humanities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literature curriculum teaching.
文章引用:曾葵芬. 数字人文视阈下高校文学课程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670-675.

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科技、因特网、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媒体的迅猛进步,极大地革新了知识的创造与传递途径。在这一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文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方法来分析、解读和呈现人文信息,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简单地说,数字人文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计算技术与人文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领域[1]。近年来,传统的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人文研究的探索与尝试,并认识到数字技术对于传统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教学科研成果提升、加速跨学科交叉融合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2]。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数字人文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为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 数字人文的概念和特点

数字人文是人文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交叉融合的产物,它运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方法来研究人文现象,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手段,揭示人文世界的规律和内涵。简而言之,数字人文是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活动相遇所产生的新的思想、理论、现象、方法、技术、实践等的总合[3]。一项涵盖全球200余家学术图书馆的调研结果显示,数字人文研究方法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例如,利用文本分析工具为文学作品研究注入了新的视角和思考维度,而gis绘图技术的运用则帮助学生和学者更加深入地把握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这些都体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教育和学术界的积极影响[4]。数字人文的特点包括:数据驱动、跨学科性、可视化呈现等,这些都可以有机地融入到文学文本研读和分析中。

数据驱动: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决策方法,它强调以数据为中心,利用数据的力量来指导决策和行动,为集体或个人提供更加科学、准确和有效的决策支持。在文学研究中,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文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字人文能够帮助学者发现一些传统方法难以察觉的文学现象和规律。例如,通过对某个时期所有诗歌作品的词汇使用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者可以揭示出该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倾向等深层次的文化特征。

跨学科性:数字人文融合了文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可视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文学研究中,这种跨学科性尤为突出。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深度分析,从而挖掘出作品的主题、情感、风格等多方面的信息。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也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可视化呈现:数字人文通过可视化技术将文学数据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例如,通过词云图展示某部作品的关键词及其出现频率,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通过时间线展示某个文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可以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该流派的演变过程。

3. 文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本文所涉及的文学课程主要包括古今中外文学史。目前,在高校的文学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注重文本解读、理论分析和文学史知识传授,导致陷入了一些教学困境中。首先,文学课程的内容都比较繁杂。如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涉及的时间跨度长,作品数量多,风格多样。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目前,许多教师在文学课程授课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方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但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一些教师可能过于注重文本解读和理论分析,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下降等。第三,教学资源有限。一些高校可能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教材更新滞后、图书馆藏书有限等。这使得学生难以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文学作品,限制了他们的学习视野和深度。第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学习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文学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许多学生对文学课程的兴趣不高。他们有的认为这门课程与他们的专业或未来职业无关,因此缺乏学习动力。此外,一些学生可能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或阅读能力有限,难以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另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文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逐渐减弱。一些学生认为文学作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不符,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因此对文学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同时积极探索数字人文技术在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数字人文在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数字化教学资源、数据化分析、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文学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和灵活。

4.1.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与共享

在文学课程中,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与共享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优势。数字人文技术可以将文学作品、研究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起丰富的数字资源库。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共享和传播,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可以实现跨时空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术研究的合作与发展。

首先,充分利用电子图书和期刊。许多文学作品和文学期刊已经被数字化,并可以在线访问。例如,许多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提供了电子图书和期刊的订阅服务,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资源。这不仅节省了存储空间,还使得获取资源变得更为便捷。

其次,共享在线数据库。许多研究机构和学术组织建立了在线数据库,收录了古今中外文学的各种资料,如作家生平、作品评论、文学史研究等。这些数据库通常提供关键词搜索、数据分析等功能,方便用户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第三,利用开放课程和教育平台。许多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提供了古今中外文学的开放课程和教育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程视频、讲义、习题等,使得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高质量的文学教育。

第四,利用好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也成为文学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例如,许多作家、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阅读体验和文学评论,促进了文学交流和讨论。

4.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拓展

在数字人文视阈下,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与拓展。数字人文技术为文学教学提供了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让学生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在线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4.2.1.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

广义的虚拟现实技术(vr)指“将人类虚拟思维付诸实践并营造了虚拟现实环境的技术,都可称为虚拟现实技术,这就包括早期巫术、各类艺术创作、数字化技术等”[5]。这里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狭义的理解,即兴起于20 世纪末,综合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融感官知觉为一体,从而生成使人沉浸其中的、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的信息集成技术系统[6]。目前,基于虚拟技术的教学改革已逐渐成为热点。利用vr和ar技术,教师可以创建虚拟的文学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的环境中体验文学作品。例如,在学习鲁迅的《阿q正传》时,可以通过vr技术再现清末民初的乡村景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阿q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如《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通过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生活氛围。学生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深入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和表达方式,使他们能够以不同于传统文本的形式来呈现自己的故事,尝试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和互动性的文学作品。还可以通过交互式小说或游戏的形式,让读者参与到故事的发展中,决定故事的结局和走向。同样地,学生们在进行故事叙述的创作时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借鉴这些作家的创新思路,创作出更加具有创意和吸引力的作品。这种创作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鉴赏力。

4.2.2. 大数据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大数据分析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文学数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的内在规律和特点。如通过分析现代小说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等元素,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和趋势。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出隐藏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内在联系。例如,通过对某一时期内的大量小说进行词频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某些词汇或短语的使用频率特别高,进而推测这些词汇或短语可能与该时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文化趋势有关。

4.2.3. 社交媒体与在线协作的应用

社交媒体与在线协作工具为文学研究和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教师可以轻松地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和协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可以建立微信群或知乎圈子,让学生在其中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学问题、共同完成作业等,这样做可以显著拓展学习的范围并加深理解的层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组织在线写作工作坊或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可以在线提交自己的文学作品,接受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反馈和建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4.2.4. 混合式教学

数字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的教学模式,它为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和高效的学习方式。结合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方式,线上部分可以利用数字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和拓展学习,线下部分则通过面对面的课堂讲解、讨论和实践来深化理解和应用。例如,在学习某个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先在线上提供相关的电子图书、研究论文等资源供学生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讨论,在课后的线上平台中,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4.3. 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在数字人文视阈下,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也能得到革新和优化。数字人文技术可以对文学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反馈。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互动记录等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变化,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同时,数字化评估还可以实现即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如利用在线测验平台和自适应学习系统,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文学作品的测试题,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调整题目难度和学习路径。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数据,如阅读时长、讨论参与度、视频观看次数等,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兴趣偏好。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学生互动数据也是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来源。通过分析学生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内容、点赞和转发等行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关注度和兴趣点,以及他们对现当代文学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此外,在数字人文视阈下,学生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数字展示平台进行展示和评估,并通过读者的反馈和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作品在读者中的接受程度和影响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在线评估和指导,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5. 展望

数字人文技术为文学教学带来了革新,丰富了资源和手段,拓展了教学时空,促进了学术合作。然而,它也面临挑战。技术应用需师生具备技术基础,数字化资源需保证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需遵循伦理规范,保护学生权益。如何有效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成为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需掌握相关技术,结合传统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体验。尽管存在困难,但数字人文在文学教学中的前景广阔,价值重大。随着技术发展和实践探索,其在文学教学中的作用将愈发重要。我们应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推动文学教学不断创新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4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新时代银发写作群研究》(gd24xzw16)、湛江科技学院202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新时代银发写作群研究”(zkxjky2022012)、湛江科技学院2022年第二批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与写作教研室”建设(zlgc-2022369)、湛江科技学院“品牌提升计划”2023年线下一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i》(ppjhylkc-2023633)、湛江科技学院黄大年教学团队“新文科产出式学习创新团队”、湛江科技学院“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案例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zlts2024012alk)和汉语言文学专业(zlts2024013alk)“专创融合”案例库的阶段性成果。教改项目《ai时代面向专创融合人才培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创新改革》(wcrhjg-202421)。

参考文献

[1] 庞玉厚. 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4, 35(2): 104-113.
[2]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工作坊[eb/ol].
, 2021-09-27.
[3] 秦玉友, 杨鑫. 数字人文与教育数字化转型[j]. 中国电化教育, 2023(1): 33-37.
[4] gale数字学术实验室. 白皮书: 数字人文在行动——学术图书馆如何在推动院校数字人文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eb/ol].
, 2021-10-16.
[5] 吴清亮. 虚拟现实技术的美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海口: 海南大学, 2018.
[6] 黄玉姿. 虚拟现实技术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沉浸式体验[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22.
为你推荐
凯发国际一触即发的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