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阶层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凯发国际一触即发

房产、阶层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real estate and class identit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doi: , , html, ,  被引量   
作者: 张佳祎: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关键词: ;;;;;
摘要: 随着经济形势与城乡结构的变化,主观幸福感成为人们思考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阶层认同和房产拥有对于该问题的影响在实践中日益凸显,但是理论上的研究尚有不足。本文基于cgss2017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个体房产情况、主观阶层认同感三者之间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体是否拥有房产对于个体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个体是否拥有房产对个体的阶层认同具有积极作用,个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对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个体是否拥有房产可以通过个体的阶层认同这个中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只有重视人民的真实住房需求,才能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本研究结果为实践经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研究证明,也为实践中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ituation and urban-rural structure, subjective well-be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ir living standards. the influence of class identity and property ownership on this issu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practice, but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still insuffici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cgss2017, this paper us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property situation, subjective class ident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ther an individual owns a house or no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his subjective well-being. whether an individual owns real estat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ndividual class identity, and individual subjective class identit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individual subjective happiness. meanwhile, whether an individual owns real estate has an impact on subjective happiness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variable of individual class identit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ousing system, only by paying attention to people’s real housing demand can people’s happiness be improv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strong theoretical proof for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also provide a possible way to improve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practice.
文章引用:张佳祎. 房产、阶层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 运筹与模糊学, 2022, 12(2): 191-197.

1. 引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安居乐业的说法,尤其在房价飞涨的现在,快速增长的房价大大的冲击了城镇居民以及想要在城镇定居的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社会对此的反应也越来越强烈,是否拥有自己的房产成为理论个体甚至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关注点。将住房纳入社会阶层地位的评价体系之中渐渐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共识。张传勇等人发现居民拥有的房产且住房条件越好,相应的阶层认同地位就会越高并且能够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1]。因此,本文试图从个体是否拥有房产为角度,探讨房产对于阶层认同和幸福感产生的影响以及阶层认同在房产拥有和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其进一步探析房产拥有在我国居民阶层认同中的重要性以及房产在提高个体幸福感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居民生活更加幸福。

2. 理论回顾和研究假设

2.1. 理论回顾

主观阶层地位是“个人对自己所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位置的感知”,在社会学研究中,“主观阶层地位”与“阶层意识”“主观社会地位”等概念基本上是同一个含义。大多数的研究发现,个体的收入、教育和职业等客观上的社会分层以及自己的工作、所在单位和党员等制度上的特征都会影响人们对于自己阶层的定位,即对个体主观上的阶层认同有所影响 [2]。

房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房产资源的分配不公以及城市的阶层划分一直以来也是城市社会学所关注的重点话题。甚至《种族、社区和冲突》一书提出了“住房阶级”的理论。李斌等的研究也表明,房产尤其是所居住房屋的产权所有甚至比个体的职业更能准确的区分个体所在的阶层 [3]。同时大量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以住房为代表的基于财富多寡的而形成的阶层认同 [1]。

个体对于幸福的感知反映出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活满意度的关注。从幸福经济学的观点看,个体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财富的数量还取决于财富本身给人们所带来的边际满意度、财富的分配和社会环境等多种指标的影响。而房产作为个体的所有物,以及房屋周边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周边条件都在证明房产的拥有增资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 [4]。

2.2. 研究假设

主观幸福感主要指人们的主观感受,这个名词第一次将幸福感变成了实际可以测量的理论 [5]。在对上海市民的实证调查发现电视媒介主要通过音乐、语言等几种媒介实现了对阶层认同的作用。根据心理学人们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己周围环境以及对自己有着偶像作用的人物的影响,自己的思想行为等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虽然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主观上的感受,但是人的自我主观感知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 [6]。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住房是人们的基本生存条件,没有自己的住房就要租他人的房子,租房子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来回的搬家,对于大多数来说,来回搬家会让人没有归属感。住房不仅仅是一种高价买来的固定资产,同时住房也可以给居民带来额外的收入,比如将房子租出去,同时住房可以给居民带来稳定的住所,从而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因此房产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存质量也与人民生活的安定程度紧密相关,从而影响着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研究表明,拥有房产越多的人,对于生活的满意度越高,主观幸福感可能也会高 [7]。由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拥有房产会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

阶层认同表示个体对社会地位的主观判断 [4]。有研究表明房产能影响人们的自尊心和社会参与度等多个方面,李骏的研究也表明个人安全感的主要来源是是否拥有房产所有权 [3]。胡荣等人认为人们在房屋购买的过程中逐步搭建起对于自身阶层、地位和身份的认同,房产的拥有和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相关并且认为房产已经成为居民进行阶层认定的主要依据,即房屋的居住面积和房产数量越多,居民个体的主观阶层认同感也就越高。由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拥有房产影响了人们的阶层认同

根据wvs的世界观调查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个体所处的阶层地位越高,主观上的幸福感就会越强 [8]。2006年的全国城乡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阶层认同对于主观幸福感呈正向影响 [1]。根据谭日晖四次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发现,在我国住在自己买的房子里的人会比租房子住的人阶层认同感更高,幸福感更强。han研究发现,较客观阶层感知,主观上的阶层地位认同和个人的幸福感评价更为密切。以上研究都验证了阶层认同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有研究认为阶层认同较低的人们在与自我认知的不同阶层进行互动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自卑和焦虑 [1]。当今社会中部分伤害事件的发生是因为犯罪者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命运不公,自己贫穷以及没有地位从而决定报复社会。刘菁等人认为这是由于低阶层认同而导致的社会矛盾,并且阶层认同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4]。这些层次的需要也属于自我感知,因此阶层认同和自我幸福感知都属于个体主观上的感受。有研究认为下偏型阶层认同的国家的整体国民幸福感更低 [1]。由此提出第三个假设:

h3:阶层认同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渐渐开始和子女入学等城市福利所挂勾,房产慢慢的开始凸显其权力属性和归属属性。因此房产慢慢的成为了阶层分化的工具。刘祖云等认为个人是否拥有房产形成了相应的阶层认同,并且甚至可能催生新的分层秩序。并且拥有房产以及住房条件越好,阶层认同地位就会越高。拥有住房及更好的住房条件从财富积累、归属感和居民政治参与度等方面增强了居民的阶层认同感 [1]。徐海平等人认为不同的客观阶层所能享受到的物质以及非物质福利存在差异,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心理学中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倾向于与周围人进行比较,如果个体感觉自我优于周围他人,则更容易感到幸福,如果个体与周围人相比,自觉劣与周围他人,则不容易感到幸福。房产作为个人所拥有的固定资产,不仅可以通过房产的面积和数量与他人所拥有的进行比较,也可容易通过房产所地址是否靠近商圈等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增加主观幸福感。从这一角度来说,拥有房产可以影响个体对于自己的阶层认同,最终导致影响个体的幸福感 [4]。因此提出第四个假设:

h4:阶层认同拥有房产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中介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到总体的概念模型(见图1)。

. the mediating model of class identity on home ownership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图1. 阶层认同对拥有房屋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cgss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共同负责,数据涉及面广,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目前已成为研究中国社会运用最广泛的调查数据之一。cgss2017的调查数据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发布,为了便于模型检验,本文已对于原始数据表中的无效样本进行了清理和预处理。最终得到有效样本4029个,其中女性占比53.6%,2160个,男性占比46.4%,1869个。男女的性别结构相对平均,与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国情十分相符。

3.2. 变量选择

自变量:拥有房产,即个体是否拥有房产,不论和他人单独拥有或个人独自拥有。因此本文选择问卷中的a12a问题:目前是否拥有(包括与他人共同拥有)房产(拥有产权),备选答案为:1 = 是,2 = 否。

中介变量:阶层认同。作为阶层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观阶层认同是指 “个人对其自身在阶层结构中所处位置的感知” [7]。因此本文采用问卷a43问题:在我们社会里,有些人处在社会地上层,有些人处在社会地下层。卡4的梯子从下往上看。最高“10分”代表最顶层,最低“1分”代表最底层。

因变量:主观幸福感。个体对于自己的幸福感的主观幸福判断。本文采用问卷的a36问题: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1 = 非常不幸福 2 = 比较不幸福 3 = 说不上幸福不幸福 4 = 比较幸福 5 = 非常幸福)。

控制变量:个体特征。本文借鉴已有文献的做法,控制变量依次为性别(男性 = 1,女性 = 0);目前户口登记地(1 = 本乡(镇、街道),2 = 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3 = 本区/县/县级市以外,4 = 户口待定);10年前的阶层认同,即您认为您10年前在哪个等级上?(最高“10分”代表最顶层,最低“1分”代表最底层。)。根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前的阶层认同可能会影响当前社会阶层认同。因此,需要对该变量进行控制。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本文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具体统计(如表1)及分析结果如下。从问卷测量结果可知,受访者是否拥有(包括与他人共同拥有)房产(m = 1.76, sd = 0.429)中拥有房产的人占24.34%,未拥有房产的人占75.66%。总体来看,数据可作为普适性理论的推导数据基础。受访者中,性别(m = 0.37, sd = 0.484)比例中,其中女性占比62.74%,男性占比37.26%。户口登记地情况中(m = 1.59, sd = 0.817),在本乡(镇、街道)的户口占比62.1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为17.21%,本区/县/县级市以外的为20.39%,户口待定的有0.29%。10年前阶层认同(m = 3.44, sd = 1.771)的比例中,认为自己10年前出于中介阶层的(5)的占17.66%,阶层认同较低(1~4)的群体占71.8%,阶层认同较高(6~10)的群体仅占10.53%。

阶层认同(m = 4.12, sd = 1.674)中,认为自己处于中间阶层(5)的占31.7%,占最大比例,阶层认同较低(1~4)的群体占52.38%,阶层认同较高(6~10)的群体仅占15.92%,总体看来我国阶层认同较低,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2017年中国居民的整体幸福感均值较高(m = 3.84, sd = 0.858),非常不幸福的居民占比为1.87%,比较不幸福占比6.87%,说不上幸福不幸福占比14.17%,比较幸福占比59.44%,非常幸福占比17.64%。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发布的2015年5分制中国居民幸福感评分为3.47。总体样本结构符合现实状况,也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研究目的。

4.2. 相关分析

鉴于研究变量采用随机方法抽取,样本量充足,主要变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本研究采用皮尔逊(pearson)系数方法对性别、户口登记地、10年前阶层认同、房产拥有、房产数量、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这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从整体和局部上两个角度加以呈现。从整体相关性上看,房产拥有、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都两两相关(具体见表2)。从细节上看,可得房产拥有与主观幸福感(r = −0.0351, p < 0.01)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并且关系显著。房产拥有与阶层认同(r = −0.062, p < 0.01)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并且关系显著。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r = 0.279, p < 0.01)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并且关系显著。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关系见下表2

.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correlation of variables

表2. 变量的相关性

注:**p < 0.01,双侧检验。

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使用spss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房产拥有和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房产拥有直接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十分显著(β = −0.029, p = 0.025 < 0.05)。阶层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十分显著(β = 0.307, p = 0.000 < 0.001)。房产拥有对阶层认同影响十分显著(β = −0.022, p = 0.023 < 0.05)。因此,当个体拥有房产时,无论该房产归个体所有还有与他人共同拥有,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以及阶层认同都会提高,因此h1、h2和h3成立。同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并未随着阶层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接下来,我们采用bootstrap方法来检验阶层认同在房产拥有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显示,阶层认同在房产拥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 llci = −0.0495, 95% ulci = −0.0203)。此外我们分别将3个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结果表明,阶层认同在房产拥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仍然显著,即h4成立。

.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class identity

表3. 阶层认同的中介效应

注:n = 5000,95%置信区间。

. statistical table of research hypothese

表4. 研究假设结果统计表

5.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数据研究结果基本支持了文章开头的假设,房产拥有能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拥有房产能正向影响阶层认同,阶层认同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综上(如表4所示),研究假设h1、h2、h3、h4均可成立。基于上述分析显示,阶层认知在拥有房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它本身也与拥有房产一样能够直接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拥有房产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拥有房产对阶层认同也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而阶层认同在拥有房产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之间起到间接中介作用。房产拥有率的增长与社会环境之间发挥着越来越出色的桥梁作用,成为公民们普遍感知社会变化、判断自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其他人口学因素对于主观幸福感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水平、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户口归属和收入的受众的主观幸福感是不同的。

回到住房消费与阶层地位认同的问题本身,虽然住房私有化改革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但是住房消费的社会不平等依旧存在甚至在拉大,并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9]。政府不仅需要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缩小城市内部不同社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异,推广实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参与感和归属感,扩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惠及到更多的人。闵学勤的研究发现,全民对住房有着共同的膜拜,各阶层纷纷卷入购房的浪潮中,跨越收入分层而拥有住房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10]。因此对政府来讲反思现有住房政策,让大众的住房消费回归理性,居者有其屋、百姓安居乐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在研究中仅考虑了10年前个体的主观阶层认同,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研究。但是,陈云松等指出虽然2003年至2013年之间,我国的国民gdp实现了增长。与10年前个体的阶层认同感相比,10年后的“向上流动感”受到主观社会流动感知的影响较强 [11]。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在考虑个体10年前阶层认同的基础上,考虑该地区在10年内的变化。并考虑10年前的阶层认同与地区在10年内的发展对个体阶层认同所产生的交互影响。

致谢

本论文是在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路。

在此,谨向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闰丙金. 收入、社会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j]. 统计研究, 2012, 29(10): 64-72.
[2] 蔡禾, 卢云, 张蕴洁. 房价、房产与城市居民的主观阶层地位——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60(2): 144-156.
[3] 胡荣, 龚灿林. 房产、相对剥夺感与主观阶层认同感[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 61(1): 128-137 238.
[4] 何晓斌, 徐旻霞, 郑路. 房产、社会保障与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风险金融投资——相对剥夺感和主观幸福感作为中介的一项实证研究[j]. 江淮论坛, 2020(1): 98-109.
[5] 刘菁. 互联网使用、阶层认同与主观幸福感[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19.
[6] 理查德•伊斯特林, 丁云, 么莹莹. 中国的主观幸福感研究(1990-2010) [j]. 国外理论动态, 2013(7): 24-31.
[7] 袁浩. 上海新白领移民的社会网络构成、相对剥夺感与主观幸福感——以上海市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4): 186-192.
[8] 曹大宇. 阶层分化、社会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实证考量[j]. 统计与决策, 2009(10): 89-91.
[9] 张传勇, 罗峰, 黄芝兰. 住房属性嬗变与城市居民阶层认同——基于消费分层的研究视域[j]. 社会学研究, 2020, 35(4): 104-127 243-244.
[10] 闵学勤. 社会分层下的居住逻辑及其中国实践[j]. 开放时代, 2012(1): 110-118.
[11] 陈云松, 范晓光. 阶层自我定位、收入不平等和主观流动感知(2003-2013) [j].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2): 109-126 206-207.
为你推荐
凯发国际一触即发的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