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谚语在维吾尔语中被称为maqal-tɛmsil,维吾尔语谚语和其他民族的谚语一样,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内涵丰富,具有教育、规劝和警戒的含义,透过维吾尔语谚语,我们可以看到维吾尔族民族的文化内核。维吾尔语谚语作为维吾尔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类别,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通过对前人研究文献的爬梳,发现其中大部分以文化、隐喻、翻译理论等角度为切入点,而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对维吾尔语谚语进行研究的成果却寥寥可数,本文拟从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视角,对维吾尔谚语的意义建构进行研究分析。
认知语言学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杰拉茨(geeraerts, 1955~2007)把以上三个阶段分为三个十年,且各有其标志。第一个十年是萌芽及孕育阶段。第二个十年大致为1986至1995期间,这十年期间,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得到长足发展。在认知语义学领域,下列重要概念得到全面阐释:原型范畴、意象图式、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等等 [1] 。
第三个十年是从1996年到2006前后。在此期间最重要的原创性著作是塔尔米(talmy, l., 2000)的两卷本巨著《试论认知语义学》(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的问世 [2] [3] 。巨著的出版使认知语义学得以系统化。认知语义学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其基本观点来自对传统意义观的反思。它在基本层次范畴和意象图式两个前提结构下,根据个体的人类和社会的本质和经验研究意义。
传统的语义指称论认为语符意义是外部世界直接映射的结果,意义与认知主体无关,认知语义学主要从语言中发展而来,是对形式语义学的一种反动,它提出的观点和形式语义学的一般假设是完全不同的。作为近年来备受语言学家关注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也是进行语言思维意义建构方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概念整合的过程是一种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认知的过程,这一理论析毫剖厘地展示了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框架机制,不仅对语言学的研究视角有所补充,而且对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维吾尔语谚语意义建构作分析,以进一步验证概念整合理论对第二语言读者在维吾尔语谚语理解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并尝试为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 谚语与概念整合理论
2.1. 维吾尔语谚语
维吾尔语谚语是一种特殊存在的语言形式,深受人们的欢迎,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很高,是对维吾尔人民大众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它用简短的话语反映了人们独特的思想、习俗、哲学和文化。谚语属于熟语的范畴,关于谚语的定义众议纷纭,张勇(2005)在综合了多位学者的定义并分析了维吾尔语谚语的性质后,总结出了如下定义:谚语是一种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是人民大众对客观现实进行观察、思考,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浅近、富有教育意义且有韵有散的语句,谚语结构简洁,表现完整的思想内容,具有使用功能 [4] 。
2.2. 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美国语言学家福柯尼尔和特纳等(fauconnier, 1985; fauconnier & turner, 2002)在20世纪80~90年代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个分析意义建构和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在国际认知语言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日渐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 [5] 。
概念整合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心理空间理论,所以想要理解概念整合理论,就要理解心理空间,概念整合的过程是不同心理空间之间相互发生关系的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多个心理空间相互作用,目的是实现意义的建构和派生。心理空间(mental space)是我们思考和谈话时为局部的理解和行动而构建的小概念包,……(它们)运作于工作记忆中,但是它们的建立,也部分地通过激活长期记忆中已有的结构 [6] 。概念整合理论的四维空间关系核心思想见图1。
. the core idea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图1.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
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论核心模型主要由四个心理空间和一个结构组成,图1中四个圆圈就代表人类的四个心理空间,四个心理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以及一个融合空间1 (blended space)。
输入空间12与输入空间23分别属于来自不同域的交互要素信息,它们双方在以交互方式进行相互映射,这两个输入空间上的元素信息(如图1中圆圈中的黑点所示)之间的映射关系反映的就是认知之间的关系。类属空间同时向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进行映射,它是从两个输入心理空间抽象出来的共有普遍概念的集合,反映的是由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组织和结构,也就是说,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共同部分构成了类属空间,类属空间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保证映射能够进行得秩序井然。
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共享特征结构的再现,决定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认知主体在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在类属空间的统摄下,选出两个输入空间中的部分成员进行匹配(如图1中横向实线所示),再进行部分投射、组合、完善、扩展、阐释加以匹配,汇同其他成员投射进入新的空间,这个代表输入空间的不同要素进行语义生成的第四个空间就是融合空间,也就是语义运作的结果,当然也会留下一些信息(如图1中输入空间中没用虚线连接的点)。
当这些共有特征结构被投射到新的空间——融合空间后,就会合成出一个新的复合概念,但是,融合空间并不局限于反映输入空间而已,它本身也表现为一个新的、动态展现的概念结构,融合空间的结构与两个输入空间迥然不同。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在融合空间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在此建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原输入空间所没有的信息成分,这些其它空间都不具有的动态新生结构成分,就是在“新创结构(如图1中的正方形)”内新涌现的两个孤岛“黑点”所示。新创结构可能无法直接理解,框架会根据优化原则,得到合理的概念合成结构。“概念整合”的要旨可以概括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由整合产生的整体意义就是“新创意义” [7] 。
语言基本的规则规律并不是基于形式进行运算,1 1 = 2的规则仅只适用于少部分的语言现象。概念整合相比更具有解释力,这也就可以从认知的角度解释说明为什么人类的心智有自我产生概念的能力,而并不都是来自于人类对客观存在外界事物的反应,概念整合是对传统意义组合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也为人们对认知解释多了“1 1 > 2”的整体论概念,同时也为哲学领域的哲学家们给予了帮助,即从理论上解释了人类的创造力来自何处的难题。
2.3. 维吾尔语谚语和概念整合理论的意义构建基础
当说话人在说谚语时,听话人一般能够很快体会到说话者说这句话的目的,并且说话双方在思想感情上还能达到罕譬而喻的辑睦,维吾尔谚语反映着维吾尔人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思想文化内涵,对维吾尔人民有着极其的教育意义。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谚语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的存在,也是人类生活认知活动的产物。在向他人表达思想感情时,由于“思想感情”并不是客观的实体物质,所以,人们常常通过使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为普遍而又具体的实体物质来突显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谚语一般不会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更多的是引申义上的表达。人们在通晓、理解谚语时,同样是在经历合并、完善、细化、扩展等认知活动,进而将谚语所蕴含的文化哲理内涵重新进行整合,最终形成新的意义。透过维吾尔语谚语,我们可以看到维吾尔人民的心智和心理表征,日常生活使用谚语的常态化,以及听话者在听到谚语时,在理解其内涵的过程中,生发的认知和意义构建,这一完整的交互过程正是概念整合理论与维吾尔语谚语的认知框架建构的基础和展现。
3. 维吾尔语谚语的意义建构
概念整合理论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对于不熟悉维吾尔文化的听话人来说,概念整合理论有助于他们等效地理解谚语。有些时候,某些难以理解的隐喻、百思不解的义项,却正反映着维吾尔族人民独有的特色文化,在汉语读者的眼中,这些谚语的语用环境和文化内涵在过往的生活中从未出现过,若只是简单地、机械地将维吾尔语转换成汉语,多数情况下,是无法理解翻译的结果,那么解释这些谚语的意义转换建构的过程,就正需要运用到概念整合理论。四个心理空间相互交叉,译者经过多次的组合、完善、细化、扩展,能够建构出忠实于原文,对等展现思想哲理,又贴近读者的质量较高的译文。接下来对维吾尔语谚语意义建构进行分析,并绘制了对应的意义建构表。
[例1] aq qojdin qara qozimu tuɣulidu.4
原译文:白羊生黑羔。
意义建构译文:名门望族也会生下不肖子孙。
例1的意义建构见表1,从字面上这句谚语可以翻译为白羊生黑羔,但是这样翻译根本无法展示出这句谚语所要表达的实际含义,无法使读者真正体会到其实质的内容和意义。利用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意义建构,输入空间1是白羊(aq qoj)和黑羔(qara qozi),白羊是纯洁的、高尚的、清爽的、无暇的且具有美德的,黑色羊羔的肤色是与白色相对的,身体小的,是不纯净的、深沉的、黑暗的和另类的,白羊却可以生出黑色的羊羔。输入空间2是名门望族与不肖子孙,二者是相对的含义,一个高门大户也可能会有纨绔子弟。
对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映射后,在类属空间中可以得到,纯洁的人也会生出不纯净的人,最后在融合空间得到这个谚语相对合适又通俗易懂的翻译:名门望族也会生下不肖子孙。将这个译文与直译的译文相比,更易于维吾尔语非母语读者等效地接受和理解这条谚语的真正内涵,不但译文简洁精炼,而且生动,使读者一下抓住其意义本质。
.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example 1
表1. 例1的意义建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有选择地映射到另一个空间——融合空间,这些元素在合成空间中重新组合。而在组合框架中,aq qoj的特征只是凸显了一部分,该特征与qara qozi的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名门望族也会生下不肖子孙”这样的理解,即融合空间,该空间中存在两个输入空间没有的新结构,如此看来,维吾尔语谚语的意思就清晰地显现了出来。
[例2] bilim ɛqilniŋ ʧiriɣi.
原译文:知识是智慧的明灯。
意义建构译文:知识是创造财富的力量,照亮道路的明灯。
.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example 2
表2. 例2的意义建构
例2的意义建构见表2,从字面上这句维吾尔谚语可以翻译为:知识是智慧的明灯,但是与例1一样,这样的直译所表达出的含义,并不是这句谚语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无法使读者真正体会到其本质的哲理和内涵。输入空间1是知识(bilim),知识是人所拥有的,人学会知识就是有了辨识事物的能力,人获得、学习知识可以对自己有更深的认知,也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输入空间2是明灯(ʧiriɣi),明灯可以是路边的,也可以是人手中持有的,是发光的,是可以照亮前方的路。综合这两点,映射在类属空间中可以得到,人获得、学习知识可以有更美好的未来,最后在合成空间得到这个谚语易懂的翻译:知识是创造财富的力量,照亮心灵的明灯。较之直译而言,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维吾尔语谚语的真正含义,译文生动,使读者一下抓住其意义本质。
[例3] tatliq til jilanni inidin ʧiqiridu.
原译文:甜蜜的言语会让蛇从巢穴里出来。
意义建构译文:良言能感化坏人。
.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example 3
表3. 例3的意义建构
例3的意义建构见表3,再看这个例子,翻译的意思是:甜蜜的言语会让蛇从巢穴里出来。输入空间1是甜蜜的言语(tatliq til)和蛇(jilan),蛇的外形怪异、吓人,一般含有致命毒素,常住在山洞、石洞、树洞、巢穴等潮湿昏暗的地方,是狠毒的象征,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是邪恶的代名词,但是蛇听不懂人话,甜蜜的言语并不可能使蛇从巢穴里出来。输入空间2是良言和坏人,坏人的特点是可怕的、恐怖的,而且见不得光亮,住在隐秘的地方,怕别人知道,坏人和蛇有相似之处,蛇无法听懂人的言语,但良言可以劝化坏人。由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有选择地映射到合成空间,形成了“良言能感化坏人”这样的解释,这样,维吾尔语谚语的隐含哲理就显现出来了。
[例4] tɛjjar gɵʃni jegɛn jolwas ɛmɛs.
原译文:吃现成肉的不是老虎。
意义建构译文:志向远大的人不贪图眼前小利。
. the meaning construction of example 4
表4. 例4的意义建构
例4的意义建构见表4,这个例子也是一样,直译为:吃现成肉的不是老虎,让读者难以理解到维吾尔语谚语中的文化语言内涵。通过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意义构建,输入空间1为老虎(jolwas)和现成的肉(tɛjjar gɵʃ),老虎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山中的大王,能力强大,是勇猛威武的陆地上最强的食肉动物之一,象征着勇敢和坚强,如此强势的地位不会只在意眼前的几块肉。输入空间2是有志气的,本领高强的人和蝇头蜗角,目光长远的人是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部分映射到合成空间,产生了新创结构,形成了“志向大的人不贪图眼前小利”这样的语言意义和语言内涵,这样就释放出了这个维吾尔语谚语的真正内涵。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概念整合理论在维吾尔语谚语的解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 结语
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它的特点就是极具认知解释力和操作性,是人们在进行创造性心理思维活动时,建构认知意义的过程。能够正确理解维吾尔语谚语对于维吾尔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难以从字面意义理解的谚语,在借助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意义建构之后,可以更加传神、清晰又恰到好处地描述原谚语的哲理内涵。概念整合理论生动地展示了新创结构在融合空间中构建的过程,这不仅为维吾尔语谚语翻译提供了辅助指导,更为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角度。
基金项目
本项目由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语言接触下的汉、维语影响研究,项目编号:xsy202201036)。
参考文献
notes
1融合空间也可称为合成空间,二者只是术语翻译上的不同,本文采用“融合空间”的用法。
2输入空间1也可称为雇用空间,本文采用“输入空间1”的用法。
3输入空间2也可称为注射空间,本文采用“输入空间2”的用法。
4本文的语料均出自马俊民,廖泽余编(2007)新疆人民出版社的《维汉对照维吾尔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