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国际中文教育,此前称作汉语国际教育,最初又称对外汉语。相比其它中国语言文学类或者教育学类的专业,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尽管名称多次变化,但其学科属性和学科性质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国际中文教育自建立以来便是一项国家与民族的事业,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为学科支撑,对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群体进行汉语教学为学科本质 [1] 。它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关涉到汉语言文字学、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交叉性学科 [2] 。
2019年底,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这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国内外教育部门及机构结合当前的信息及网络通讯技术等,加速了线上教学模式的推广。线上教学的迅速推广,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多方面的改变,也加速了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
为了分析近五年来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研究热点的变化,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了近五年的研究热点及其变化,并以2020年为切分点对比教学模式的变化,总结并梳理前后时期的相关内容,以期为今后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工具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6.1.r3 (参见:https://citespace.podia.com/)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一种工具,旨在对研究领域,研究领域或学科的学术文献进行视觉分析研究 [3] 。
2.2.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选取来自中国知网(cnki)近五年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不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在cnki的高级检索中以“对外汉语”为主题并进行同义扩展,限定年限为2017~2021,检索时间为2022年8月24日。筛除无关文献后,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去重”和“转换”处理后得到3909篇论文。在进行关键词和热点分析时,将筛选得到的期刊论文以时间为划分依据,分为疫情前2496篇和疫情后1413篇,然后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这两类论文进行比对分析。
3.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总体发文情况
3.1. 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近五年(2017~2021)逐年发文量
本研究对检索去重后所得的3909篇论文进行逐年统计(如图1),结果发现其中2018年发文量最多,共861篇;2021年最少,共660篇。由此可见,近五年对外汉语领域的论文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后下降幅度增大,因此我们认为疫情对该领域的有关研究具有一定影响。疫情的影响下,国际中文教育需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革新,因此2020年也被视作国际中文教育转型之元年 [4] 。
. 2017~2021 annual publication line chart
图1. 2017~2021逐年发文统计图
3.2. 作者及机构发文情况
借助citespace得到了近五年(2017年~2021年) 3909篇论文作者及机构的聚类网络图谱(见图2和3)。图上的一个节点代表一位作者/机构,节点越大,发表文章的数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机构之间有过合作发文。表1分别列出了近五年发表文章数量前10的作者和机构。
. 2017~2021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by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within the field
表1. 2017~2021领域内作者及机构发文数
在近五年发文量达10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4名,分别是李泉(26篇)、吴应辉(13篇)、李宝贵(11篇)、王丕承(10篇)。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李泉,被视为是对外汉语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研究方向上,李泉、吴应辉和崔希亮几位作者都不约而同的涉及对外汉语师资培养和学科建设,李代鹏、吴勇毅和刘颂浩等作者则集中于具体的要素、教学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上。综上所述,对外汉语领域近五年的两大主题为语言教学和师资培养。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在五年内其发文数达66篇。
通过中心性分析不难发现作者/机构间没有形成明显的类聚,如图2、图3所示,说明合作较少,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由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领域中相关作者/机构间的合作亟待加强,各作者/机构在展开研究时应当积极地博采众长,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其他作者和机构,加强合作。
. authors clustering network relationship graph
图2. 作者聚类网络图谱
. institutions clustering network relationship graph
图3. 机构聚类网络图谱
4. 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结合基于关键词生成的知识图谱能够直观看出对外汉语领域的近五年的研究热点。在使用citespace进行分析时,将“node types”(节点来源)设置为“keyword”;时间切片为1;在topn中选择50。为了使图谱更加美观化,让其网络节点数量不发生变化,并且节点之间的线条连接数量大大减少,因此在“pruning”中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对近似和关联性关键词进行清洗合并 [5] ,最终我们得到表2。
. keyword frequency table
表2. 关键词频次表
通过表2,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具体的要素教学、偏误分析等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是近五年的热点,而文化传播、孔子学院及一带一路等中国文化传播领域的研究是另一热点。
5. 研究前沿分析
如下表3为近五年对外汉语领域研究热点的20个突现词,通过突现词的研究我们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对外汉语今后的研究方向,依此为学科发展提供可能。突现系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汉语教材、泰国、建议、文化因素、创新,其中汉语教材、建议、文化因素、创新均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改革有很大关联。近年由于一带一路政策及疫情的影响,我们将汉语的对外教学对象从遥远的欧美转向亚欧,突现词泰国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keyword emergence analysis table
表3. 关键词突现分析表
6. 疫情前后研究热点对比
本研究采用近五年关键词分析的相同方法,分别得到了疫情前和疫情后排名前20的关键词,得到如下表4。通过比对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结果:疫情前后有关教学、留学生、偏误分析、一带一路、文化的相关研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疫情后线上教学、人才培养和课程思政等关键词进入前20名,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孔子学院、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等方面的研究热度则有所下降。我们认识到,疫情对孔子学院的发展有一定阻滞,对常见的线下教学及教学模式有一定冲击,线上教学则因为疫情的推动进入了一个高潮阶段。
. keyword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the epidemic
表4. 疫情前及疫情后关键词分析表
7. 对外汉语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学模式在教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崔永华指出教学模式是指课程的设置方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6] ,比如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北语模式逐步形成了当前的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7] 。然而对于对外汉语教育来说,从来没有一种适合所有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现在受到新冠疫情和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我们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来研究新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因此,近几年不少教学模式由陈旧趋于创新且多样化。纵观近五年来相关的文献,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主要围绕这两个大方向进行了深度探索:一方面是单一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是混合教学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在疫情出现后有了变化,下面将进行逐一阐述。
7.1. 单一教学模式
单一教学模式只涉及线上、线下或者其他一种教学模式,目前主要有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线上直播教学模式及录播教学模式。受疫情影响,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受到极大冲击,而线上直播教学模式及录播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却加速发展,有了新的发展 [8] [9] 。
7.1.1. 传统线下教学模式
疫情前:传统线下教学就是教师在学校的教室里给学生上课。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占主导地位,单向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10] 。
疫情后:迫于疫情形势师生一度暂停上课,需要居家隔离,有的留学生甚至已经回到自己的国家。由于失去教学环境,线下教学受到非常大的冲击 [9] 。
7.1.2. 线上直播教学模式
直播教学是整个班级通过互联网进行同时同步的交互教学 [11] 。
疫情前:随着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在2016年,直播的兴起并带动了直播教学的热度不断上升,受到许多师生的关注,他们可以不用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不受空间限制 [8] 。
疫情后:借助网络的线上直播教学,在疫情后普及到了全球各类学校,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依托该模式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交流 [12]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网络不稳定;学生语言能力锻炼不足,课上不能做到每个同学都参与;线上课堂管理难,老师的约束力较低;上课环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等 [13] 。
7.1.3. 录播教学模式
录播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前备课录成视频,通过特定平台进行播放,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次数限制观看视频的教学模式 [14] 。在对外汉语线上教学方面,录播课程包括基础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传播等简单易理解的课程,它的教学视频可以剪辑为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时间短利于学生消化和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并且优质的教学视频也有利于资源共享 [15] 。
疫情前:和直播一样,随网络发展而兴起,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录播的视频利于学习慢、获得新知识能力差的同学反复听,筑牢他们学习汉语的基础,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自学汉语 [14] 。
疫情后:录播教学成为仅次于直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但是录播互动性却比直播差。原因可能是当学生长期处于一个人在家独自上课的学习环境中,缺少集体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16] 。
7.2. 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在早期是利用科技和网络将线下课程和网络课程相结合,后来逐渐演变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模式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17] 。混合模式主要有直播录播混合式教学、共同课堂模式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4为混合教学模式主题频率逐年统计图。
. the topic frequency of mixed teaching mode is calculated year by year
图4. 混合教学模式主题频率逐年统计
根据知网对混合教学模式主题频率分析,该模式在2016年以前关注度较低,2016年至2021年关注度加速增长。由此看出,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慢慢的在被推广。
7.2.1. 直播录播混合式教学
疫情前:这种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较为常见。部分简单的基础汉语,中国文化教学内容选择录播,学生自主学习该部分。部分内容直播,教师详细讲解。这个模式的缺点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制作录播教学视频和直播课堂备课 [16] 。
疫情后:这种模式变得更常见,甚至创新发展成线上翻转课堂模式 [18] 。学生看录播视频进行学习,教师直播上课讲解指导,以及交流总结。学生课后回看录播视频进行复习巩固 [16] 。同时,部分学生自觉性较低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教师需要想办法进行督促管理 [18] 。
7.2.2. 共同课堂模式
共同课堂是想要学习对方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里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教学模式 [19] 。
疫情前:在国内这种教学模式关注度较少,具有创新性,目前国内相关资料较少,助力两国学生双向的文化交流,而不是单向的向国外学生传播汉语 [20] [21] 。
疫情后:出现了2021年“中俄共同云课堂”的创新案例,让中俄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 [21] 。它需要两国高校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安排和备课,即使是线上课堂,不受空间限制,也难以组织课堂教学 [20] 。
7.2.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学习教学视频做练习,课上老师讲解作业解决学生问题交流总结,课后学生可以继续回看录播视频进行复习巩固,预习新的教学视频 [18] 。
疫情前:2011年该模式被认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受到推广,但还是以线下课堂为主 [18] 。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双向传递信息,注重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于学生思考和自我的持续发展 [22] 。
疫情后:教师直播上课,讲解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以及交流总结,其他不变,类似于直播录播混合模式。它不受时空限制被广泛普及。
8. 总结
本文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中2017~2021年间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第一,近五年对外汉语领域的论文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因为重大公共事件影响在2019年后下降幅度增大;第二,作者和机构大都以语言教学和师资培养为两大主题;第三,近五年对外汉语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和热点发生变化,对此可以预测今后对外汉语的研究方向。
但是此次统计也存在一定局限性。2020年前比2020年后的检索范围更大,以及人为筛除不相关的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这些导致文章结果不够客观全面。
而线上教学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得到极大推动,从疫情开始的应急状态到如今的常态,对外汉语在线教学与学习已走过艰难期。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单一线下教学发展为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再到疫情大背景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演变历程。如今,教学模式类型多样且趋于专业化,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国际中文教育这一新兴事业正迅速发展,而研发并形成更加符合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基金项目
本章节为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编号:xsjcx13210)、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项项目(教师教育专项项目) (bfjsjy006)和2023年度淮北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3jgxm005)等资金支持。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