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事业进入转型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热情高涨,对体育专业人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之后,我国政府提出了“全民健身”战略思想,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体质素养,将体育健身融入日常生活中。此种背景下,对体育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与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价值,一方面要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转变课程教育理念与思想;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我国对此类人才的高要求,积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obe理念),开展课程改革,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只有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才能够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效用,为实现全民健身提供支持 [1] 。
2. obe理念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概述
obe理念,是威廉姆·斯巴迪在《成果导向教学管理:社会视角》中提出的理念,在其后续的著作中也做出了相关论述。obe理念侧重教育投入的回报与实际产出的现实需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持续质量改进的思想。二十世纪以来,obe理念逐渐流入我国教育领域,并且受到广泛认可。2017年我国教育部门推出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2019年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与特殊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其中的二级认证与三级认证标准,均是根据obe理念制定的。同时2019年我国实施的“双万计划”,也对是否将obe理念纳入专业建设点的评定条件进行了讨论。可见,成果导向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涵盖了一种研究运动学、社会体育等方面知识与技能,是一种为社会培养体育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营销人才的专业。该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工作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健身俱乐部教练指导人员、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岗位、球拍护具等体育用品的销售与研发人员等。该专业课程包括:《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健康教育学》《社会体育导论》《健身理论与指导》《体育市场营销》《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等。现如今,各高校纷纷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多门专业课程,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高素养、综合技能的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向体育技能指导、体育管理、体育经营开发、体育专业训练指导教师等方向输送人才。
3.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模式
obe理念之下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强调以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为依据,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培养质量的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多多关注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关注学生预期成果的达成情况、学生个人发展的情况等,以多元化弹性的个性化学习与教学评价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
obe理念之下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模式,具有这三点特征:1) 专业教育要想确定学生毕业之后应当具备的能力与素质。根据成果导向,精准定位,体现专业特色,确定本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专业技能。2) 课程体系指向学生的能力培养。在obe理念之下的教育模式中,有明确的岗位技能要求,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指向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教师会根据学生能力发展要求设计课程内容,整合相应的内容体系 [2] 。3) 专业课程教学具备整体规划。obe理念之下,本专业教育模式具备整体性的课程教学规划,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在教学活动方面,均具有整体性、针对性与适应性。可见,obe理念之下的教育模式,成果导向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与课程教学中。
4.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的优越性
根据上述分析的obe理念之下的专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出,成果导向理念为高校建设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育人提供了具体且明确的指引。将这一理念融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实践中,具有显著优越性,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 obe理念的运用能够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导向更加明确。从obe理念角度来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当从目标出发,采取反向原则进行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设计。反向,则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 [3] 。反向设计要基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学生、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就业需求,根据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凝练毕业要求,以此为依据开展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选择与整合。obe理念,本专业的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出发点,都是要服务于学生毕业需求。教师以明确的目标,制定课程体系。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的专业人才培养,只能够满足学生成长的内部需求,而无法切实满足社会岗位用人、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等外部需求。在obe理念来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需求,不仅仅是起点,也是终点。可见,obe理念的运用可以大幅提升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向性,增强课程改革与课程教学的一致性。
第二, obe理念的运用能够有效加强对本专业课程教学进度的控制。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设计调整教学内容,以便于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发展相应能力。在教学实践时,由于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成果。而obe理念视角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本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旨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4] 。因此,教师往往会根据成果导向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也会根据成果导向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确保学生可以完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及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预期成果与实际成果的对比,灵活调整课程教学过程,强力把控课程教学进度。
5.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第一,优化课程管理。obe理念之下开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应当率先改变课程管理理念,树立成果导向的课程管理思维。依托先进思想,围绕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本专业的课程规划、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的实施等做出相关规定,形成相应制度。之后,对课程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以便于课程管理落实的具体的教学实施层面。比如:课程实施制度细化之后,形成了课程教学备课要求、课程课时安排规范、课程教学形式与教学交流制度等。
第二,革新课程安排。obe理念之下,本专业课程改革是持续且长期的,课程教学质量与课程改革之间密切关联。建议高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最终成果,革新课程安排思想。高校可以采用周期性的方式,检查评估这一阶段的课程安排实施情况,结合最终成果导向,分析是否达到预期要求,若没有达到则分析原因,根据具体原因调整课程安排。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持续且循环的,既可以优化课程安排模式,也可以让课程安排与学生情况、人才培养需求相契合,促使本专业课程安排持续发展。
第三,根据相关政策革新课程内容。“健康中国2030”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发布之后,本专业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高校紧跟政策动态与市场变化,不断创新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要求相关联,让本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就业实力 [5] 。比如:文件中提出“全民健身活动”的要求,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体育指导,带领人民群众参与休闲健身活动。针对这一政策性要求,高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社会休闲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包括:老年人体育指导、健身场馆运营、社会公益环境之下的健身环境创设。
6. 基于obe理念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对策
6.1. 遵循成果导向思想,提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成果导向,是obe理念的主要思想内涵。在obe理念之下开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应当充分发挥这一理念的成果导向效用,根据本专业的预期人才培养成果,方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搭建目标链,为之后开展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国社会对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了解相关行业对人才岗位能力、知识素养、道德修养等方面的要求,形成外部需求调研报告 [6] 。同时,根据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展方向与学生发展需求,进一步分析内部需求。结合内外需求,精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提供高素养、综合技能与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之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确定学生的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提出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素质与观念、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确定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最后,教师们根据总体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与学情,分解目标,分别生成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课程教学目标,形成每节课课时教学目标 [7] 。按照这样的方法,以反向设计层层细化、分解目标,所形成的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学生毕业要求密切关联,能够为开展有效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支持。
6.2. 多角度整合课程教学活动,搭建多层次多结构课程教学模式
在多层次目标链的支持下,高校应当进一步整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活动,灵活利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知识储备、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体育专业技能的培养。高校可以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三大专业课程教学层级,分别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由这三大教学层级共同构成多层次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框架之下,教师可以根据本专业课程分设不同的教学模块,包括:专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考核教学模块、课程与证书考核的融通教学模块、产业与学校教育的对接模块等,致力于体现产教融合、岗赛课证融通特色。通过分设模块,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内部结构,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课程教学模式。
6.3. 整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obe专业群
obe理念之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活动始终服务于“需求”。近些年,我国大力开展体育事业建设,积极提倡全民健身、全民体育,致力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与健身热情,营造浓郁的体育与健身氛围。此种背景下,我国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熟知体育专业知识、体育与健康知识,更要掌握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与运动生理学等知识,具备组织趣味体育活动、活动策划与组织、健康监测与监控等方面的能力 [8] 。因此,高校应当动态跟踪外部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引入更多的相关内容,整合专业课程体系,开设更多的相关课程。同时,也可以加强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联通,比如:与体育教育专业相连通、与学前教育专业相连通、与中医药专业相连通等,打造专业群。只有多角度拓展专业群,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相关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复合型服务人才的培养。
6.4. 监控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案落实效果
obe理念之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师要想保证预期成果与实际成果的高度一致,就要加强对课程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实时监控课程教学质量,动态跟踪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只有精准掌握学生的成长动态,才能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协调课程难度,从而确保以目标为线索的课程教学方案更有效地落实,确保预期成果得以实现。在实际过程中,高校可以构建四个环节的循环质量监控系统。建议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分别制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总体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这四个层级的质量标准要求,提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资源与课堂活动这几个指标 [9] 。在这几个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搭建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在本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周期性评估。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实际跟踪结果与数据分析报告,对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检测与评估,根据四个层级的目标分析教学不足之处,以此作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实践的依据。
7. 结语
综上所述,obe理念之下开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整合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更要转变人才培养思维,真正考虑社会与相关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托obe理念搭建课程教学框架,构建课程体系矩阵,促使课程教学契合市场动态需求,提升课程教学高效性。在今后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始终将obe理念作为专业课程指导,从课程管理、课程安排、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需求角度出发,遵循成果导向,提出有效的目标。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之下,组织开展多样丰富的课程教学活动。同时,要将产教融合、岗赛课证等模式融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持续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体医结合’视域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粤教高函【202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