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关概念及内涵
1.1. 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被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超越了传统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被视为一种核心的积极心理要素,能够对个体的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1]。
心理资本包含以下4个关键维度: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在进行一次活动时,对自身成功完成任务的一种主观判断,它预感胜利,树立信心,是一种动力因素[2];希望(hope)是指个体对未来成功持有积极的预期,并能够为目标的实现制定路径和策略;乐观(optimism)是指对现在和未来成功持有积极的归因,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韧性(resilience)是指在逆境中能够迅速恢复并超越,持续追求目标的能力。
1.2. 专业认同感
在国内关于专业认同的概念,秦攀博通过研究发现,专业认同感是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本学科逐渐产生的由情感方面的认可到接受直至进一步投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伴有学生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在适切感。寇悦认为专业认同感包含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及主动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行为,是学生在以往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对专业形成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以及主动行为表现的总和。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包括学生对所学专业所产生的从认知到情感以及做出行动的一系列过程,这一过程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是学生在对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对所学专业产生的认可和投入并伴有积极的行动,将所学专业纳入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之中[3]。
2. 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
研究表明,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包括个人层面(如兴趣、职业规划)、学校层面(如课程设置、教师素养)、以及社会层面(如社会评价、职业地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过也存在一些差异,例如性别、年级、成绩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认同感的水平[4]。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部分学生对专业认同感较低,可能原因如下:职前培养不足的问题,学生对专业了解不够深入,影响其专业认同感;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与相关行业,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自主选择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最高,而被迫选择或对专业了解不足的学生认同度较低;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地位和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影响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选择;男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受到社会期望和接受度的影响,导致认同感水平较低;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和空白领域:理论性研究和经验总结多,实证研究少;研究领域较狭窄,在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是分析当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和提高策略,但就影响因素方面没有进行全面切深入的调查研究。
3. 心理资本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
(一) 自我效能感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是是指个体在进行一次活动时,对自身成功完成任务的一种主观判断。在学前教育专业,具备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可能积极参与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从而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和认同。
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有更高的职业认同感,他们更容易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相关工作者,对这一职业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那么做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时,更可能选择继续在该领域深造或工作;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越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应对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挑战,就越有可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探索专业知识,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反之,则可能在一开始就选择转专业或后期选择跨专业考研或择业。
自我效能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职业认同危机,减少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否定态度,从而增强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展,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在教育实习和职业实践中更有可能积极参与,主动承担责任,并从实践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自信。
(二) 希望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
希望是指个体对未来成功持有积极的预期,并能够为目标的实现制定路径和策略,希望不仅是对职业成就的期待,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它鼓励学生不断学习、进步,并实现自我价值。
对未来职业的积极期望可以激发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渴望和热情,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职业目标和愿景,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承诺,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希望相符的职业道路,更愿意投身于专业实践和持续的专业发展,从而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学业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就;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学习压力和职业挑战时保持积极态度,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学前教育领域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5]。
对学前教育相关职业的积极希望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社会形象,提高他们作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包括家庭、朋友和教师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对于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至关重要。
(三) 乐观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
乐观是指对现在和未来成功持有积极的归因,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乐观的个体对现实和未来持有积极的态度倾向[6]。
乐观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更好地适应学习和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倦怠,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乐观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学业压力和职业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积极,从而提高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业要求和职业任务;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学前教育职业的积极认同,从而增强他们对专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尝试新方法和新思路;有助于学生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保持开放和接受新经验的心态。乐观的学生更倾向于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善于与他人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和与儿童及其家庭的有效沟通[7]。
乐观的学生更有可能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感到满意,这有助于他们在学前教育领域长期坚持和发展。乐观不仅影响专业认同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面对生活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和健康的心态。
(四) 韧性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中的作用
韧性是个体在逆境中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韧性帮助学生适应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学术挑战和实践挑战,使他们能够在压力下保持稳定的学习和表现,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韧性有助于学生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职业发展中保持动力和方向,鼓励学生在面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挑战和障碍时不放弃不逃避,选择继续学习和成长,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韧性使学生遇到学业困难或职业挫折时能够更快地从失败中恢复,并从中吸取教训,减少职业倦怠和焦虑感;韧性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提高专业认同感;高韧性的学生更有可能在遇到问题时采取主动,寻找凯发国际一触即发的解决方案;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教育观念,有助于在学前教育领域内建立积极的职业形象[8]。韧性不仅对专业认同感有益,还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学习和生活。
高韧性能够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职业挑战,这种适应能力有助于建立和维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坚定选择,降低学习倦怠水平,提升自主学习动机,进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同感。
综上所述,心理资本的各个维度通过不同的机制和途径,共同作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承诺。
4. 心理资本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策略
心理资本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基于心理资本四个维度层面,第一,应该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成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自信,提供正面反馈和建设性的指导,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能力的信念,提高专业认同感,例如:为学生提供经验丰富的导师和成功模型,邀请成功的教育专业人士如优秀学长学姐、优秀幼儿园教师进行案例分享和宣讲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正面反馈;在教授教法课时,多使用活动实训室,通过模拟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和犯错,教授有效和实用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面对挑战的信心。第二,可以培养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和乐观态度,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设定职业目标,并为他们提供实现目标的路径和策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职业发展,例如:鼓励和帮助学生设定可实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教授他们如何制定计划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记录和庆祝达成这些目标的过程;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挑战消极思维模式,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挫折与压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展示如何在困难中寻找机会和凯发国际一触即发的解决方案。第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韧性,可通过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能够展现出适应和恢复的能力,增强他们面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准备,例如:在每学期安排实践课程和实地观察,要求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跟班观察和学习,提前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挑战,由易到难解决职业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授学生如何应对压力和逆境,包括时间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
基于学生层面,应全方位投入专业学习和实践,自主加强专业认同感。首先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各门课程,提升专业能力(声乐、舞蹈、钢琴、绘画、书写、照护等)和核心能力(一日活动的组织与保育能力、师幼互动能力、教育反思与发展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观察分析幼儿的能力、环境创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其次,注重专业实践,在专业学习和接受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历程,梳理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自信与职业自信[9]。
基于学校层面,首先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作为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应优化教育环境,多元途径提供支持,针对不同年级定制教育策略,大一时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清晰职业发展方向,大二时加强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修正已有的错误职业认知,大三时进行政策法规答疑,帮助学生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丰富实习就业资源。
基于社会环境层面,应该尽力营造社会重师重教的氛围,积极运用媒体、新闻宣传等改善社会对幼儿教师群体的认知,重视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幼儿教师这一群体的信任与支持,增强学前教育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此同时,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切实提高相关从业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净化学前教师队伍,增加对幼儿和幼儿教师的保护,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度[10]。
5. 结论
本研究从心理资本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积极心理资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作用和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发现,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具体策略包括: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技能;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提供积极成功案例,增强学生对相关专业的了解等。此外,基于学生、学校、社会环境层面,应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与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增强职业自信;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和教学支持,优化教育环境;提高幼儿教师地位,增强社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