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分析-凯发国际一触即发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分析
analysis of global value chain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doi: , , html, ,   
作者: 刘雨彤: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
摘要: 在当前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和动因,随后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下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模式、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对策和建议,旨在通过以上分析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议。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urrent reshaping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upgrading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text and driving forces behind the reshaping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en delves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this reshaping. building on this, the paper further examines the pattern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a to achiev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midst the reshaping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文章引用:刘雨彤. 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分析[j]. 现代管理, 2024, 14(11): 2805-2813.

1. 引言

全球价值链代表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价值增值过程,这一概念最初由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在其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中提出。另一方面,施振荣的微笑曲线理论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了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差异,如图1所示。

figure 1. smiling curve

1. 微笑曲线

全球价值链中有两种驱动模式:生产者驱动和购买者驱动。在生产者驱动模式中,技术和资本雄厚的企业,通常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通过规模经济和研发生产控制市场,建立全球价值链。发展中国家作为供应商,参与低附加值制造,受领先企业规则制约,核心利润集中在生产者手中;在购买者驱动模式中,国际品牌和零售商通过全球采购、oem和odm组织商品分销。这些企业控制价值链高端环节如研发和营销,利用品牌、设计、销售渠道和信息系统建立贸易壁垒,获得利润。发展中国家主要参与低附加值生产,利用本国低成本劳动力和制造能力加入全球价值链。无论是哪种方式,整个价值链的主要利润都被牢牢把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因此全球价值链与产业结构升级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2.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动因

探讨全球价值链就离不开近期开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大趋势。现如今,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全球价值链正在迎来新的重构。

() 劳动力成本变化

全球化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降低成本和污染。这一转移经历了三个阶段[1]:美国将纺织等产业先转移到德国和日本,随后这些国家又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最终在90年代初大规模转移到中国。中国因此成为世界工厂,吸引了大量外资。然而,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劳动力短缺,生产基地开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转移。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凭借劳动力、地理优势和政策优惠吸引了外资,尽管在基础设施和人才方面与中国有差距,但具有长期发展潜力。

()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策发生转变,从去工业化转向重视实体经济,加入再工业化的潮流,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再工业化涉及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智能化制造业和服务化的转型,旨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新兴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复兴,欧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美国的《制造业促进法案》,奥巴马总统也强调制造业在美国经济复兴中的核心地位;欧洲国家通过立法手段推动产业进步,如《欧洲2020战略》和《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发达国家正积极争取在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导地位[2]。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双重压力,表现为高端市场的失去和低端市场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握这一轮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机遇,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或转移,避免被边缘化。

() 新兴经济体迅速成长

自2013年起,全球经济逐渐从金融危机中恢复,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增长放缓和结构性挑战。这为新兴经济体加强产业链合作、重塑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科技进步和业态创新促进了产业融合,新兴经济体渴望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改变国际格局。它们通过创新驱动,吸收发达国家技术,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重构全球价值链,挑战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印度软件服务业的成功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了范例。

() 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转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高品质和创新产品的需求增加,发展中国家成为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尽管它们还未主导价值链。例如,海尔通过品牌和优质服务成为全球家电领导品牌。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作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晶圆代工企业,通过客户服务网站e-foundry提供实时生产监控和订单追踪,增强了产业链地位。企业通过高品质产品、差异化需求满足和优质凯发国际一触即发的售后服务提升盈利能力。2015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但产品定价影响力有限。未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崛起,中国等大买家可能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3.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发展趋势

() 跨国公司逐步向全球公司转型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企业跨越国界,全球范围内布局其价值链的关键部分,整合丰富资源,显著增强其竞争优势。众多国际企业拥有超过半数的海外资产、员工和销售额,其企业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紧密相连。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经济形势长期低迷,国际企业在需求危机的严峻挑战中展开激烈竞争,努力削减成本,寻找新的价值源泉,并重新构建全球价值链[3]

() 国家重大产业政策调整

在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被广泛采纳,旨在解决制造业外包引起的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问题,改变现有的生产分工模式,促使高端制造业重新回归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为了避免陷入价值链的低端位置,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越来越注重科技的投资和开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和升级,向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进军。

() 发达国家抢占价值链重构有利地位

例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更名为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等,都有助于建立一个更高层次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规则体系[4]。这些规则将增强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发展和跨国投资等方面的优势,使这些跨国公司能够将其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价值链扩展到全球,从而可能降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 价值链重构推动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再布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普遍上升,中国长期以来在生产成本上的优势正逐渐消失。同时,购买力的增强预示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可能会将其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的邻近国家,并加大对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业的投入,这将不可避免地改变中国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从以本国市场为中心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以目标市场为核心的近岸生产模式[5]

4.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 中国制造业整体现状分析

在经济一体化和生产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这体现在产出和出口量的增长上,尽管出口在总产出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如下图2所示,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制造业总产值显著增长,从2001年的1.16万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4.53万亿美元。特别是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出口交货值连续三年上升,分别达到1.48万亿美元、1.61万亿美元和1.64万亿美元,这显示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活跃参与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6]

figure 2. the trend of total output value and export delivery value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01 to 2016

2. 中国制造业2001~2016总产值及出口交货值变化趋势

自中国加入wto后,稳定的社会环境、生产成本优势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尤其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如下图3,1999年和2000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约为403亿和407亿美元,2001年起显著上升,2016年至2018年均增速7.13%。2001至2009年间,制造业外资占比超50%,成为外资最多的领域[7]。但近年来,新兴市场崛起和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政策导致中国制造业外资增长放缓,占比下降,显示出中国制造业吸引外资的规模和比重有所减少。

figure 3. the trend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utilization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7 to 2018

3. 中国制造业1997~2018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变化趋势

() 中国制造业行业细分现状分析

接下来本文准备从更详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了评估中国装备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及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考虑到直接获取基础数据的难度,本文计划采用ims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tc指数(技术复杂度指数)这三个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8]

首先是ims指数,也就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其基本理念是当国家i在国际市场中所占行业j的份额越大时,其竞争力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xij代表国家i出口产品j的金额,xwj代表全球产品j的出口金额。如果ims指数增加,表示i国的装备制造业在某一类商品上的竞争力增强;相反地,如果商品贸易竞争力降低,则ims指数会减小。

formula 1.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ims index

式1. ims指数计算公式

im s ij = x ij x wj

根据《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竞争力报告2016》的数据,本研究选取了五个主要国家作为参照,以分析装备制造业的进出口竞争力。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三次修订版),制造业被划分为七大类别。如图4所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金属制品、电器设备、通信计算机设备、办公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在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领域,中国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而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领域,中国的排名为第四。这些发现揭示了中国在全球装备制造业中的竞争力和价值链地位。

figure 4. comparison of ims index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mong countries

4. 各国制造业ims指数对比

接下来是rca指数的对比,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某产业的出口表现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优势。计算方法是将该国某产业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例[9],与全球该产业出口额占全球总出口额的比例进行比较。如果rca大于1,说明该国在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若rca小于1,则表明缺乏比较优势。

formula 2.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rca index

式2. rca指数计算公式

rc a ij = x ij / x ij x wj/ x wj

具体结果如图5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在金属加工和电器器材领域依然具备优势,但在通信计算机、办公仪器方面的表现不佳,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方面更是下滑明显,在六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交通运输制造业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figure 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ca index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mong countries

5. 各国制造业rca指数对比

ims指数基于出口额绝对值占比,显示中国制造业出口强劲。然而,rca指数衡量的是产业出口额在总出口中的比重,反映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在某些领域rca指数不高,揭示了“大而不强”的问题,即规模大但竞争力不突出。

第三个指标是tc指数,即贸易竞争优势指数,通过比较一个国家的出口额与进口额来衡量其产业竞争力。tc指数的值域在−1到1之间,值越接近1表示竞争力越强,接近−1则表示竞争力越弱,值为0则意味着竞争力与国际水平持平[10]

formula 3. calculation formula for tc index

式3. tc指数计算公式

t c ij = x ij m ij x wj m ij

图6数据分析显示,中国金属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通用设备、办公仪器和计算机电子制造业竞争力良好。但在专用设备、交通运输和电器器材制造业方面,中国竞争力相对较弱。

针对以上对比可以总结出以上大致结论,中国在金属制造业具有明显优势,电气机械和办公用品机械领域也表现良好。通信和计算机电子领域竞争激烈,而通用专用机械以及交通运输制造业相对落后。尽管如此,中国在交通运输制造业方面取得进展,例如c919大型客机的自主研发和首个购机合同,显示出中国正努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尽管核心部件如发动机仍依赖进口。这些数据截至2018年,但近期发展显示中国在相关领域正持续进步。

figure 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c index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mong countries

6. 各国制造业tc指数对比

()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模式

全球价值链地位和长度的分析揭示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四种模式: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链条升级和功能升级。这些模式通过全球价值链地位和长度的二维坐标系统来识别,如图7所示,分为四种情况(a、b、c、d),并对应四种升级路径:d→c、d→b、a→c、a→b。特别是d到c的升级,虽然价值链长度不变,但地位提升,表明制造业在保持控制力的同时提升地位。这种升级通常通过先缩短价值链,提高产品增加值,再延长价值链来实现产品升级[11]

当制造业经历从d到b的转变时,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而长度减少,意味着从多样化分工转向集中生产,通过提高效率和优化工艺实现升级。从a到c的转变中,地位提升伴随长度增加,通常因为掌握高端科技,增强实力,实现链条升级。而从a到b的转变中,地位提升但长度不变,表明通过强化产品功能或增加功能种类促进发展,实现功能升级。

figure 7.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e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s

7.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模式

5. 相关对策及建议

本文最后则是针对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一些相关建议,由宏观到微观进行论述,即分成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

() 政府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当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帮助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

首先,扩大生产规模能够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规模效应的实现不仅能够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12],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因此,政府应当通过提供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规模扩张。

其次,政府应降低行业门槛,让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推动产业升级。政府可以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降低行业门槛,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和宽松的发展环境。

最后,对于其他行业,政府应减少限制,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以促进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政府可以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为企业和产业提供更加自由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 行业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为实现这一目标,行业应致力于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首先,提升分工地位意味着中国制造业能够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生产环节的扩展,更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研发投入,中国制造业可以逐步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从而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地位[13]

其次,随着分工地位的提升,中国制造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不仅包括原材料的获取,还包括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全球配置,从而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此外,行业还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加能够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激发制造业的生产潜力。通过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业不仅能够实现规模扩大,还能促进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

() 企业

为了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更优升级,企业需要增加科研投资和提升人力资本,以提升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首先,增加科研投资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关键。科研投资不仅可以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可以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提升人力资本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应通过培训、教育和激励等手段,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葛海燕, 张少军, 丁晓强. 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驱动因素——融合经济地位与技术地位的综合测度[j]. 国际贸易问题, 2021(9): 122-137.
[2] li, w., li, q., chen, m., su, y. and zhu, j. (2023) global value chains, digital economy,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ustainability, 15, article 8003.
[3] 凌晨, 秦思佳, 戴翔. 数字化转型、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企业tfp [j]. 国际商务研究, 2024, 45(5): 67-81.
[4] 许明, 卿陶. 新发展格局下扩大进口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布局[j]. 东南学术, 2022(4): 157-166.
[5] 何冬梅, 董昕灵, 刘鹏. 全球价值链重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影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4): 147-161.
[6]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7] 全国海关信息中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 中国装备制造业进出口竞争力报告[r]. 北京: 经济参考报社, 2016.
[8] 马野青, 张梦, 巫强. 什么决定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基于贸易增加值的视角[j]. 南京社会科学, 2017(3): 28-35.
[9] 李宏, 陈圳. 中国优势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竞争力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8, 33(2): 93-105.
[10] 宋宪萍, 曹宇驰. 中国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悖论及其突破[j]. 理论学刊, 2023(4): 109-119.
[11] 于蕾, 潘秋晨.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路径——基于里昂惕夫分解的测度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65(3): 166-178.
[12] 许艺煊, 毛顺宇, 陆树檀. 全球价值链的经济学研究进展[j/ol]. 当代经济管理: 1-17.
, 2024-09-03.
[13] 张茉楠. 贸易战对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破坏及中国对策[j]. 国际商务财会, 2019(6): 3-5.
为你推荐
凯发国际一触即发的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